佛山氫能沖出估值70億元獨角獸,廣東謀定氫能産業發展高地
發布日期:2022-04-25 信息來源:嘉興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近日,以氫燃料電池為核心産品的國鴻氫能正開啟新一輪融資,投前估值已達到70億元。而在今年3月,國鴻氫能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為“廣東國鴻氫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IPO準備階段。

國鴻氫能是廣東佛山與雲浮兩市共同打造、落戶在雲浮的産業幫扶項目。氫能企業備受資本熱捧的背後,佛山乃至廣東省近年來正在下一盤關于氫能産業的大棋。近期發布的《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範》提出,廣東要打造氫能産業發展高地,多渠道擴大氫能應用市場,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研發和先進設備制造,加快培育氫氣制儲、加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産業鍊。

從引進巴拉德技術到自主創新

早期,國内氫能源相關技術專利的研發較為緩慢,專利年申請量不足百件;而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氫能技術發展及産業化無疑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談起國鴻氫能的起步,就不得不提起其引進和消化全球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技術的策略。

2013年,國鴻氫能的創始人之一的馬東生開啟了第一次氫能創業,在江蘇南通成立了從事氫燃料電池、系統控制設備研發、生産、銷售的碧空氫能,技術主要依賴加拿大的巴拉德公司。雖然拿到了巴拉德唯一一次“技術獨家授權”,但到手的卻是上一代技術,難以實現車用大功率應用。

不過,就在碧空氫能創立不久,2014年,佛山對口幫扶雲浮,确定将發展氫能産業作為雙方共建的主攻方向,讓一向看好氫能領域的馬東生南下尋找機遇。2015年5月,馬東生聯合佛山汽運,共同投資成立廣東鴻運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次月,該公司就與廣東佛山(雲浮)産業轉移工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攜手,共同投資成立廣東國鴻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以政府給予的300輛氫能車訂單為談判資本,國鴻氫能引進了巴拉德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産線技術,投資7億元在雲浮建起了産能全球最大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生産線,并率先在國内實現了燃料電池雙極闆、電堆及燃料電池系統規模化生産。

佛山氫能沖出估值70億元獨角獸!(圖1)

搭載國鴻氫能産品的燃料電池公交車 圖/國鴻氫能官網

國鴻氫能選擇的産業化路線,也被稱為“高鐵模式”,即通過引進的方式,先掌握别人的技術,公司在此基礎上再疊代開發出下一代産品。

在這種模式下,自主創新成了必然趨勢。2020年10月,國鴻氫能正式發布鴻芯G1系列電堆,将當時行業内百台級電堆3000-4000元/kW的價格拉入到“1”字頭時代,大幅降低了氫燃料電池的應用成本,極大推動了國内氫能商業化發展。

技術的成熟吸引了國資、産業資本和VC/PE機構紮堆聚集,國中資本、潤土投資、青島城投集團、中國中車、卓能投資、源騰投資、紅塔創投等身影近年來頻頻出手。2021年8月,公司獲昇輝科技、招商鼎洪、重慶禦隆、水大投資、凱鼎投資等戰略投資;直至今年1月,國鴻氫能獲得北京昌發展的青睐。據統計,國鴻氫能至今累計融資約20億元。

佛山廣州深圳先後勾畫氫能藍圖

專注锂離子電池研發制造的“甯茅”甯德時代的發展,與福建省甯德市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國鴻氫能的崛起,同樣離不開當地政府對氫能産業的謀劃支持。

除了聯手雲浮共建氫能産業外,2018年,佛山頒布《佛山市氫能源産業發展規劃(2018-2030)》,成為國内第一批發布氫能源産業發展規劃的城市;2019年,仙湖實驗室落戶南海區仙湖氫谷,作為佛山市第二家省級實驗室,緻力于打造氫能領域國内一流、國際領先的戰略科技創新平台......

以佛山南海丹竈鎮為例,引進廣順新能源動力科技公司成為當地氫能産業發展的起點,從無到有地打造出一個總投資超過250億元的氫能産業集聚高地,因而被譽為“中國氫谷”。而以丹竈鎮為起點,氫能産業這把火燃向了整個佛山,一條涵蓋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制,制氫、加氫,氫燃料電池及系統總成,核心部件及整車生産等在内的氫能産業鍊正在紮根、成型。

目前,佛山已聚集了100多家氫能企業、科研院所及相關機構,占廣東省總數約三分之一,集聚了國家電投氫能、清能股份、昇輝科技、韻量燃料電池、濟平新能源、康明斯恩澤等一批企業。從産業集群角度看,已形成南海區“仙湖氫谷”、高明區“現代氫能電池有軌電車修造基地”、佛山(雲浮)産業轉移工業園三大氫能産業基地。

佛山氫能沖出估值70億元獨角獸!(圖2)

國鴻氫能雲浮生産基地 圖/新華網

從全省範圍來看,氫能産業鍊也在空間上加速蔓延,從佛山到周邊的雲浮與廣州,乃至深圳、東莞,氫能産業都被賦予了充分重視。廣州曾在2020年6月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氫能産業發展規劃(2019-2030)》,明确将廣州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構建氫能全産業鍊;打造“一核、一樞紐、三基地”産業布局,确保廣州市氫能産業可持續發展。深圳于去年12月印發《深圳市氫能産業發展規劃》,提出深圳氫能産業規模到2025年達到500億元、2035年達到2000億元的目标。

廣東要打造氫能産業發展高地,這是4月13日發布的《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标。《規劃》還提到,要利用低溫氫燃料電池産業區域先發優勢,形成廣州-深圳-佛山-環大灣區核心區燃料電池産業集群。同時,建立廣州、佛山、東莞、雲浮氫能高端裝備産業集聚區和惠州、茂名、東莞、湛江氫能制儲運産業集聚區。

産業資本狂歡背後發展仍存隐憂

自2021年起,國鴻氫能一度傳出計劃科創闆上市的消息。今年3月,國鴻氫能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為“廣東國鴻氫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IPO準備階段。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指出,“鼓勵産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氫能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闆、創業闆等注冊上市融資。”

對氫能企業上市的鼓勵,實際上也為VC/PE入場氫能指明了清晰的退出渠道,帶動了其聚焦氫能的熱情,相關企業估值漲幅也超乎想象。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2020年至2025年間,中國氫能産業産值将達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産值達到5萬億元。

然而炙手可熱的氫能企業沖擊IPO之路也并不一帆風順。2021年8月,重塑股份向上交所提交的科創闆上市申請被終止審核,直接失去了參與氫能産業鍊狂歡的資格。業内人士分析,重塑股份沖擊科創闆上市失敗,原因包括核心産品靠代工、财務數據可比性差和供應商兼任大客戶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月,重塑股份與關聯方國鴻氫能共同出資設立國鴻重塑,國鴻重塑既是重塑股份的前五大客戶,也是前五大供應商。而國鴻氫能也與重塑股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馬東生正是重塑股份副總裁MA AUDREY JING NAN的父親。商業合理性、是否存在依賴、業務是否可持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一時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而在國家和地方補貼的多重培育下,國鴻氫能所處的氫燃料電池賽道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2020年9月以後,我國對氫能源燃料電池轉向“以獎代補”的補貼模式,增加了燃料電池企業享受補貼的不确定性。類比以往锂電池行業在退補浪潮中的發展,有分析認為,行業發展後期大概率會出現加速出清落後産能、份額向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集中的趨勢。